文 / 夏洛克
序
2012 年的 7 月,Nolan 執導的《黑暗騎士》系列,第三部曲 - 黎明升起,
為重啓的這份專案,劃下了完美的終章。
幾個月後的 12 月,隨著 BD / DVD 發行,也給了蝙蝠迷一份重新回味的美好。
第三集的故事,銜接著前兩集的故事延伸,再以全新的主題探討,場面規模,
來刻畫這集蝙蝠俠&高壇市的間替遭遇。
當第一集高壇市腐敗沈淪,蝙蝠俠的出現,給予城市人民一個英雄希望。
第二集當高壇市走向改善和穩定,聲勢如日中天的蝙蝠俠,卻倏地成了過街老鼠,
謀害 Harvey Dent 和警察的替死鬼。
最後一集,當高壇市看起來穩定而和平,背後前伏將起的黑暗勢力,即將瓦解這個城市,
人們將希望回歸到這個即將被遺忘的黑暗英雄,也重新明白他對於高壇市的永恆意義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黑暗旅程之始
2005 年的這部電影,開戰時刻
以全新寫實的意涵,人性刻劃的描繪方式,重新啓動這個屬於蝙蝠俠的故事。
當年父母意外被街頭搶劫案中槍殺。從小陷入夢靨和復仇心態的 Bruce Wayne。
成長之後,選擇離開這個讓他傷心的城市,到處去研究犯罪、深入犯罪、體驗犯罪,
並從事武術訓練,復仇心態的驅使,憤怒的發洩,卻始終無法讓他找到心裡那份
渴望伸張正義的體現方式。
直到在監獄中,影武者聯盟的領導者 - 忍者大師,企圖吸收他,開始接觸新的
武術訓練和各式技巧後。最後因為抱持的做法不同,最後搗破影武者聯盟的根據地,
Bruce Wayne 逃出,抱著新的重生自我,準備回到高壇市奉獻自我。
在幾個於他生命中,影響深遠的人教育下、呵護下、輔助下,Bruce Wayne 找到
運用他的個人資源、年輕健壯的體能素質、以及磨煉出的堅毅個性和智慧。
開始以蝙蝠俠為替身,展開個人的重伸正義價值之旅。
"Batman is just a symbol. Anyone could be batman." ~ by Bruce Wayne
運用家裡企業,應用科技部的各項尚未量產的軍事級、建築級科技,作為個人裝備,
以高壇市美好的未來為藍圖,Bruce Wayne 開始個人職業生涯的旅程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黑暗英雄高峰與墜落
展開打擊犯罪生涯的 9 個月後,看似所向披靡的犯罪打擊成效,直到棋逢敵手的
智慧型罪犯 - Joker 現身,以搶劫銀行為始的邪惡作為,讓 Batman 不得不開始
著力於和 Joker 的對壘之上。
但一旦交鋒,卻發現自己早已步步走入 Joker 一手設計的圈套之中。
- 煽動人民,對於光明司法的信任價值
- 煽動人民,投向邪惡勢力的屈服,放棄他們期間以來一直信賴的城市英雄
- 擊潰無堅不催,蝙蝠俠軍事火力的巨大象徵 - 蝙蝠裝甲車(僅得以以機車形態續命)
蝙蝠俠再無法完全掩蓋在強大火力的軍事堡壘之下。
- 炸死蝙蝠俠心裡無可替代的心靈支柱、從小的青梅竹馬 - Rachel
- 將蝙蝠俠倚重的城市希望 地方檢察官 - Harvey Dent,摧毀其意志和原本堅毅的決心
成為地下的黑暗威脅之一 - Harvey Two Face 雙面人 哈維。
最後甚至捐軀,導致一切無法扭轉。
- 一直檯面下和蝙蝠俠有盟友默契的警察單位,也轉而成為背棄的指責和緝捕。
最後,最後一案的逃離之後,Joker 被送往奈何島的瘋人院。看似平靜的高壇市。
蝙蝠俠也因為被自己熱愛和奉獻城市所背棄的心碎,失去摯愛的心痛。
展開了八年的隱退生活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八年之後
歷經最後一案為了搶救 Gordon 的小孩,和 Harvey Dent 一起從高處摔落。
Bruce Wayne 成為需要以拐杖輔助行走的傷疾人士,全身大大小小的傷疤和穿刺傷。
長時間跳躍落地磨損的膝蓋軟骨,加上始終無法走出失去摯愛的心痛,8 年來,
不再對外聯繫,過著宛如隱居的生活,只有視其如子的管家 Alfred 陪伴著,看著他的
沈淪而心痛。
期間,唯有歷經 5 年後,轉而投入能源技術開發,仍默默為了高壇市的發展在努力。
但也因為對於他人的不信任和犯罪忌憚,讓斥資無數的開發計劃,即便已有成果,
卻始終不願意付諸使用,慢慢的將自己的家族企業利潤侵蝕殆盡,連年虧損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復仇與挫敗
長達 9 年的佈局,忍者大師之子 - Miranda,偕同犯罪守護者 Bane,在確認了
Bruce Wayne 就是蝙蝠俠的身份,以及 Bruce Wayne 默默進行的核能計劃後。
開始對高壇市展開毀滅計劃。
利用亦正亦邪,只相信自我內心價值的 Kyle 貓女,騙來蝙蝠俠,以不若當年的體能
武藝身手,徹底擊潰蝙蝠俠,高壇市的最後希望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跌倒&戰勝自我的重生
再生池的概念,雖然有別於漫畫設定,在這裡呼應第一集之始。Bruce Wayne 童年
時遊戲,不慎摔落井中,他的父親拉著繩索下降救他上來。告訴他
" Why we fall ,Bruce ? Because we can learn to pick ourselves up. "
這次,沒有人可以救他,最後 Bruce 憑藉著對於對於無法拯救城市的恐懼。
jump without the rope.
成功逃離再生池,回到高壇市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重回戰場&終章
回到高壇市的 Bruce Wayne,找到了 Kyle ,被蝙蝠俠精神感化的貓女,開始投向
支援 Bruce Wayne 的一方。帶著他找到 Fox。
兩人回到在韋恩邸被燒毀時,替代的蝙蝠地下碉堡,整裝待發。
Fox 還幽默地問了:" Did you remeber where you parked ? "
怕他忘了僅存的蝙蝠戰機 The Bat 在哪。
最後再和貓女的合作下,將核爆帶往海灣,拯救了高壇市。
而 Bruce Wayne 也在核爆的掩飾下,正式卸下蝙蝠俠的工作。
將蝙蝠洞繼承給 Blake。
也聽從當初 Alfred 對他的期望,move on, and start a new life.
最後一幕,當 Alfred 重新看到視為親子的 Bruce 平安無事,同時
達成自己期許展開新生活。瞬間的情緒轉折和喜悅,著實是令人玩味的。
當然也不忘幽了一默。
Alfred 本來準備刷卡付帳,看到 Bruce 平安無事 with Kyle,點了點頭後,
達成無聲的致意默契,也默默的收回信用卡,意思是 「這頓你請嘍 ~」
就轉身離開了。
為這段隱含許多悲劇和哀傷的旅程,劃下了一個溫馨喜悅的句點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結語
三部曲的設定,以 開始→發展→結尾的完整陳述,
Nolan 用很簡單清楚的架構。貼近現實的方式,交待了一個凡人,
走向奉獻,走向下一個階段的精彩故事。
階段性的代表意涵:
蝙蝠車 → 蝙蝠機車 → 蝙蝠戰機
源起的懷舊調性 → 藍冷的畫面基調 → 黎明自然的黑白視覺
膠性的偏一體式戰服 → 以輕量素材 較為層次分明 → 浮雕 線條更加鮮明的標誌表彰
城市邊郊的混亂起源(警察) → 城市危機(國民兵 陸軍) → 國家級的核彈災難(空軍戰機)
心靈恐懼 → 人性自私 → 貧富差距
許多值得玩味的細節,體現了這個歷時 8 年的電影專案,投入的巨大心血和眾人的努力。
8 年,不是個短暫時間,也許很多幕後投入的工作人員,看著自己的小孩從出生到就學。
看著自己走過近十年的工作、生活歷練。
也許或多或少,成就了他們職業生涯一個從未企及的里程碑。甚至是圓了兒時的一場夙願。
作為工作的熱情和投入,以及專案分工的細細琢磨。
我想,這是除了美好的電影故事之外,也值得我們學習的工作精神。
S.C.